他被稱作「東方布列松」,13歲拿起相機,32歲前拿下近300個攝影大獎,明明是富二代,卻天天蹲在街頭拍苦力、追孩童。拍風月片票房破千萬,轉頭就拒了好萊塢選擇息影——何藩,把攝影變成了與光影的修行!
他是最偏執的光影獵人,也是最「不務正業」的富二代。別人拍照片靠「碰運氣」,他卻從淩晨蹲到傍晚等待時機,在碼頭等車夫、在街角等光線,更用戲劇性的光影勾連場景,連墻面陰影的對角線都要算到極致,把極致的構圖藏進市井角落。窗格映著人物剪影像極了《後窗》的東方版,逆光霧氣裹著挑夫的扁擔與行人,黑白膠片滿是水墨的詩意。
他放著家業不繼承,每天背著相機走街串巷,鏡頭裏沒有上流社會的聲色犬馬,只裝著人間的溫馨與單純,不放大底層的苦難,只定格他們「咬著牙也要活好」的堅韌,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煙火氣,就這麼藏進了他的每一幀光影裏。
他也是最擰巴的跨界者,30歲攝影巔峰時放棄,闖進電影圈從場記熬到導演,文藝片票房撲街後被迫拍風月片,拍出了香港首部票房破千萬的風月片《三度誘惑》。可65歲那年,他拒絕好萊塢的邀約。重拾攝影創作,他坦言:「其實我偏向喜歡黑白,我不是不拍彩色,但我發現一件事情,彩色沒那麼適合我的世界」。
他從不是「東方布列松」的復製品,是用一輩子證明,好照片不在相機,在熬得住的等待裏,在看得見的人間裏,活著,把每幀光影都拍成藝術,才是對熱愛最好的回應!
今兒的茶喝完了,下回泡新的,再陪您看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