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的浪漫,總裹著一層「聚少離多」的悵惘。銀河相隔牛郎織女的傳說裏,藏著中國人對別離的敏感,而筆墨將這份遺憾寫得滾燙。
王獻之《思戀帖》裏「思戀,無往不至」六個字,筆鋒顫巍如泣如訴。他為拒皇室婚約自傷雙腳,但終究難敵命運,臨終憾言「唯獨遺憾與郗道茂離婚之事」,讓帖上墨跡都浸著血淚。
陸遊在沈園題下《釵頭鳳》,三個「錯」字急促如裂帛,唐婉和詞中三個「莫」字又沈郁如嘆息。被迫分離的二人,以詞筆互訴斷腸,後世刻碑傳世,成了千年難解的情殤。
杜牧的《張好好詩》亦藏聚散之憾,筆墨間既有對往昔初見的追念,亦含對佳人淪落的嘆惋,將人生聚散的無奈凝於筆端。
這些筆墨裏的遺憾,正因別離刻骨,才更懂得相守的珍貴。願今夜星河下,有情人不必借筆墨寄相思,執手時能惜取每寸光陰,讓「聚少離多」只成傳說,歲歲長相守。
今兒的茶喝完了,下回泡新的,再陪您看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