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藏的硯拓右下角,钤有一方“故宮博物院藏古物館傳拓金石文字之記”的印章,這方印可是“文化身份證”。它見證了民國時期,故宮古物館以烏金拓技法傳拓皇家藏硯,烏金拓能精准複刻硯台的紋理起伏與銘文筆鋒,讓文物信息得以保存。

硯台作爲文房重器,形制、銘文、圖案皆藏深意。乾隆禦銘“觀象”硯,將帝王“觀察天象”的理念融入文房,成爲權力與文化的象征。“建安十五年”的銘文硯拓是文物流轉的軌迹,從古代文人案頭的實用之物,到皇家的珍藏,再經傳拓定格,每一步都是曆史傳承的見證。

這些拓片將古人的審美、信仰、追求與權力的表達,呈現出來。與其說,傳拓的過程,是對文物物理形態的複制,不如說是對文化內涵的領悟與傳遞。“文物加傳拓技藝”的結合,把原本藏于深宮的硯台“放大”爲可賞可藏的藝術品,實現了1+1>2的珍貴升華,也讓文化傳承有了更生動的載體。

今兒的茶喝完了,下回泡新的,再陪您聊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