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古代就有“照相機”、“打印機”,那必是拓片無疑了。一張宣紙覆于碑刻、青銅器上,以墨拓印,就能將時光镌刻的紋路永存于紙上。

拓印術的起源說法不一,東漢說稱其似蟬蛻脫殼,東晉王羲之曾臨習拓本,南北朝說則與佛教傳播相關,唐代它成書法研究的載體,宋代助金石學的發展,明清仍是學術與藝術的重要依據。如今,拓片雖不再是信息傳播的主力,卻在新土壤裏紮根生長。用拓片技術複刻石碑,讓博物館的珍藏以更親近的姿態走進生活,也將拓印圖案融入服飾、文創,讓千年紋路成了潮流的符號。

墨色濃淡間不僅是匠人的力道,更是文化的延續,它讓沈睡的曆史有了溫度,也讓傳統技藝在當代找到了新的坐標。

今兒的茶喝完了,下回泡新的,再陪您聊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