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

三万多年前,从在岩壁上绘出第一枚图像开始,人类便再也没有理由去克制绘画的冲动。直到纸本出现,古老的书写经验才在真正意义上被打破:图像与文字不再只停留在静止的墙壁上,绘画与符号也不仅存于沉重的器皿中,在自由轻逸的纸上,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和万物被唤醒,纸取代了艺术最原始的载体,开启了与万物自由隐谧的对话。千百年来,在艺术形态领域,这个古老的材质在历经高度文明与时间洗练之后,愈发演变成一种包容的集合体:水墨、水彩、素描、创作手稿……无论是作为任何艺术创作形式的最终呈现,或是作为艺术家精神世界创作凝聚的预示,纸本都作为最广泛意义之上的承载物被采纳。艺术史学家诺曼.布莱森(Norman Bryson)认为,” 纸本的白色背景就像一个存储器,图像可以从其中浮现出来。这个空白的空间在感知上是存在的,而在概念上是不存在的。”绘画的意义就在于令独有的线条与色彩赋予这个空白背景一个属于绘画本身的身份。

在纸上,奇迹从未消失。今天所有在纸上进行的绘画,都借助纸本的简单与纯粹,凸显每一寸笔触散发出的透明与真诚,就如同素描的线条,永远都存在于变成自己的过程中,永远都在描述自己是什么,却始终不给出答案;也如同水彩的轮廓,是线与色的相互博弈与彼此妥协,令纸的肌理、色彩的张扬与水的一丝丝渗透演绎成一场完美的互动,就像本雅明所说,“色彩与线条唯一达成一致的领域就是水彩,其中铅笔的轮廓是可见的,颜料也是透明的。在水彩中,背景也被保留下来,虽然它被赋予了颜色。”纸本有意也无意的泄露着艺术家在面对作品与材料的拿捏中,心灵所承受的挣扎轨迹,所有的努力与擦拭都无从逃脱。纸犹如一片自由无垠的荒野,所有汁水、彩色、气息都在此肆意奔腾混浊交错,这些元素在纸上的偶发汇聚仿佛得以还原艺术家真实的创作过程,似乎可以捕捉到那一刻突如其来的灵感闪光,这些是我们在具有遮蔽性与完整性的油画、雕塑、装置作品之中无法体会的。

今天我们所关注的当代艺术创作,更多是建立在对传统绘画认知的颠覆与报废之上,所谓创新的艺术形式都是站在绘画之外对艺术进行外在形态的实验和改变,涂鸦艺术、大地艺术、观念艺术,及许多非传统形态的表现方式都在跳出绘画的范畴去寻求创作的多种立体形式的突破,它们采用新的媒介手段并且依赖高科技,试图通过设计的逻辑理念来消解绘画最本质的内核。在什么都可以成为艺术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把目光重新追溯到一张纸上。是艺术家把捕捉的每一个灵感的形状都交给面前的纸张;每一张纸上、每一天、每一次的开始与结束,都在丈量艺术家生命的宽度,在每个记录的过程中,或许都是一次修行。只有真正关注个体创作的过程与状态,才能挖掘出艺术家内在深处的力量。

展览《染纸》汇集了二十余位70及80后艺术家,他们有的在经历过多种形式的实践创新之后再一次回归到最初始的状态。作品中的线条与色彩作为一种绘画态度的彰显在今天显得尤为珍贵。他们代表着一种辗转于自我话语空间的营造,他们或许心无旁骛的专注于一棵植物的千丝万缕,亦或对西方绘画形式在保持审慎态度的同时,保存着个人记忆经验独特的图像输出。他们在纸上的绘画犹如一系列灵感的碎片,拼凑着艺术家从构思、搜集素材、灵感来源及不断修正的全部过程,令观者想要迫不及待去还原画面背后那份最真实的力量与驱动。在作品的呈现上,我们打破传统的墙面悬挂的形式,根据每位艺术家的感觉来选择灵动的展示方法,让灵活的纸张与观者产生精神的对话。他们的绘画,在这一刻,回到原点,并用纯粹赋予我们的视觉以语言的力量,不断的提示我们,回到绘画本身,回到艺术家本身。这是艺术在纸上带给观者的另一种方式的自由。

艺术家,是艺术最永恒的引擎。如果,此次推出的展览《染纸》能够作为当下青年艺术家们纸上作品的一个微观切片,去呈现他们今天最真实的创作状态,同时诠释今天纸本作品多元化形式的结构,这或许就是展览的意义所在。我们希望在展示空间中捕捉到作品灵感的形状,让它们漂浮在空中,回荡在耳畔,最终可以跌落在每位观看者的心里。我更希望这个展览能够成为艺术家们自由灵感的一次安静书写。倘若在这个急速旋转的时代,通讯便捷到可以垄断一切,人们还能够安静的从一张简单而普通的纸上找到感动自己的一笔,我想我的期望便没有落空。

艺术家:艾宇,瑃燕,耿雪,宫哲,郭玲,贺勋,金景鸿,柯曼,李泉山,梁浩,刘聪,刘晓辉,舒昊,孙雪,涂曦,王立臣,王子,魏阳阳,吴艳梅,张小迪,赵一浅,朱兴国

About

展览时间:2014年7月5日﹣8月16日
开幕时间:2014年7月5日下午4时
展览策划:王楠
联合策划:朱兴国 王沛
展览地点:伍拾伍号院子艺术空间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何各庄55号
电话:+86 10 64314676 / 18610316069

Download